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科研 -> 教学 -> 正文

2019年播音主持学院小学期讲座(三)

发布日期:2019-09-08  来源:   点击量:

      本场讲座主题为:播音主持到底是门怎样的学问?可能每个人都思考过这个犀利直接,但也是最本质的问题,那么就听高老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醍醐灌顶之感。

1.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与归属(高校为什么要开播音主持专业)

2.播音主持的历史发展脉络(播音主持专业是怎么来的)

3.播音主持专业的本质(播音主持专业到底是干啥的)

4.语言在播音主持专业中的地位(播音主持专业到底该学啥)

5.播音主持专业的动因和驱力(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是好是坏)

6.播音主持专业的未来(播音主持专业会不会被取代)

       高老师带我们从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困惑与焦虑入手,道出了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对口就业几率不高、学科归属摇摆不定以及一些业界对播音主持专业产生的“不说人话”“会说话的人头”“离了稿子不会说话”等偏颇的看法。更指出了要证明一个学科的价值,就要看它被其他学科引用的程度,显然目前的播音学很少为其他学科所引用与借鉴,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需要进步的地方。

       对基本问题的认定,要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建造,高老师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问题就是表达与沟通的关系问题,而我们恰恰就是因为过多地强调了表达和方法论的问题,忽略了沟通的重要性,舍本逐末,才使得最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老师强调,学问研究要前移,信息、情感、精神思想、语言和人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人,交流学首先是人学,一定不能忽略人的因素,要学会怎么和人打交道。

       由于我们这个社会少不了沟通与表达,也就少不了我们这个学问,在新媒体,万物互联的时代,更是突出了交流沟通的必要。所以对于播音主持的未来,只要我们守正创新,带着赤诚之心去挖掘,去开拓,一定会有美好前景!

小结

  • 播音主持是一门公共表达(传播)的学问
  • 播音主持是一门个人表达与公共表达交叉的学问
  • 播音主持是一门开放的学问

       詹晨林老师将主题拆分了两部分来讲解,一个是媒体融合,一个是现场报道。

       首先她提出了媒体融合不能只是一个概念,它到底融了什么?融掉的是形态的边界。通过举例详细说明了媒体融合打掉的三堵墙:

一、打破了屏幕和屏幕之间的界限(央视记者移动直播,三屏联合)

二、拆掉了对原来出镜固有形象的认定(进博会主播)

三、打破了既有的对于节目形态的认定(Vlog)

       其次,融媒体时代,融不掉什么?

一、不变的政治立场;

二、过硬的业务能力;

三、真正的新闻价值;

四、精准的用户体验。

       最后,就现场报道方面,詹老师指出人际传播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源自生命本能的传播,所以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就是人和新闻现场的有机结合。接着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现场报道的“蹦蹦床”:

01、强化自带信息(语言、动作、场景、造型)

     “人”自己就是一个信息载体,从语言、行动等多种途径来传播信息,做到场景和动作的融合,造型方面得体,符合情景需要。

02、抓住形态红利(短视频、移动直播)

       近年来,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用户广泛,使得受众参与性越来越强。移动直播更成了一种趋势,其具有强互动性和强社交性,为用户全方位提供信息。所以这是一个融合传播的时代,身处其中,只要我们踩好油门,把握时代的方向,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