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旧站栏目 - 学院新闻 - 正文

白燕升老师人物采访分享课

发布时间:2021-04-16阅读数:来源:

2021年4月15日下午3时,山西传媒学院戏曲研究传播中心创始人白燕升老师,在山西传媒学院4号教学楼305教室,生动讲解了《我问我听故我在,聊聊人物采访》的主题分享课,播音主持学院宋思霖老师、符进叶老师、肖俏老师参加了本次分享课。课程中例证充实,干货满满。

白老师提到,在30年的职业生涯里,他采访过的人物,带给他的那些营养一直到现在还在消化。一个好的人物采访,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要有目的性的去做案头工作,区别于人物一生所有的资料,而是要有针对性的去了解我们想要的问题的资料。并且还要有充足的预案。其次,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应该真诚的去倾听,而不是做倾听状。那些做采访状倾听状的主持人对专家所讲的知识,其实是不知所云,观众是可以感知到的。最后,采访过后的收获以及专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珍藏下来的,掌握了这三个过程才能说完成了一个采访。


01

三次星光奖

1996年白老师收获了两次星光奖,该奖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政府奖项。在采访京剧大师袁世海时,谈起了拜恩师郝寿臣学艺的往事,提到了学习戏曲一定是要把恩师揉碎成自己的深刻道理。这个道理关乎艺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即浅层的模仿是秀,深层的学习感悟才是艺术,我们应该把前辈的精华变成自己的才学。


袁世海

袁世海,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李逵探母》《坐寨盗马》等。1976年,演出作品河北梆子《宝莲灯》拍成彩色电影;1982年,演出作品河北梆子《哪吒》拍成彩色电影;1987年,主演彩色电影故事片《人··情》。代表剧目《宝莲灯》《哪吒》《八大锤》《夜奔》《武松》《翠屏山》《南北合》。在采访偶像裴艳玲时,面对刚开始嘉宾的不配合,白老师积极调换问题,不断追问,耐心倾听,触动了嘉宾心态。调整姿态,身体前倾,眼神渴望,激发了嘉宾的讲述欲。过程中,裴艳玲一句不知道,也许我跟你一样,在底下看我自己,也许我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给了舞台上这个人了,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真诚不虚伪的谈话,这种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为己知的立身之道,令白老师对偶像的崇拜和爱倍加丰富,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位梨园国宝。天宫》、《火烧连营》、《钟馗》等。


裴艳玲

裴艳玲,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


1997年,白老师再次荣获了星光奖。在主持《文化视点》时,他主动申请要和嘉宾张海迪生活一段时间,以便日后近距离的采访,提高节目播出效果。采访过程中,张海迪乐观明亮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


张海迪

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02

关乎人生和理想的寄语课程最后,白燕升老师带领大家回忆了伟大作家史铁生,并用《命若琴弦》举例说明活在当下,拥有理想的重要性。《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三代盲童接力善意谎言的故事,白燕升老师用如果没有弹断一千根琴弦的动力,我如何度过这暗无天光的时日的话语作结,点出了虽然人生到最后就是白纸一张,但是弹断一千根琴弦的动力尤为重要的道理。